工程训练中心近三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支持与配合下,努力践行学校“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办学理念,在“建设一流工程实践平台,创造一流实践育人环境”的道路上不断披荆斩棘,为开辟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砥砺前行,取得了可喜成绩,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筑牢思想根基,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中心现有党员同志12人,占比60%。中心支部在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利用支部书记培训、“三会一课”、合作共建等形式,持续加强中心师德师风建设和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同时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中心教师奉献精神的培养。2021—2023,中心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人、“三育人”先进个人1人。
二、强化师资建设,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中心一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该项工作不仅事关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也是中心发展之基,更是育人质量之源。因此,中心不但强化要求,提前规划,更是做好个性化指导。经过努力,近3年,中心共有4人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晋升副高级职称。
三、实施课赛融合,提升实验教学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如何实现自我突破并提升,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创新和发展,中心走出了一条“课赛融合、以赛促课”之路。近三年来,中心教师共获得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7项。获奖教师不断将有关工程教育等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方法引入到常规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实现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参加课程教学竞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深化教学研究,探究实践教学规律
近三年来,中心教师潜心实验教学研究,砥砺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1.庄建军获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4/8),前沿引领 机制创新 示范引领-高校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建贡献探索与实践;
2.电子技术双创实践教学团队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庄建军,2022年);
3.《学做机器人》课程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课程1门(庄建军,2022年);
4.2022年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4项,其中一等奖3项(指导教师:庄建军、梅永),二等奖1项(指导教师刘建成);2023年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5.累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改课题6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
6.完成省级教改课题结题1项,题为:《面向“智能时代”的本科生通识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项目主持人:庄建军,2023年);
7.完成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结题1项,题为:《国内高端气象装备自主可控发展策略研究》(项目主持人:梅永,庄建军,2023年);
8.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1项(项目主持人:陈苏婷,2023年);
9.累计获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8项;
10.中心教师累计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T2级期刊2篇,T3级期刊11篇,SCI2区1篇、SCI3区2篇;
11.累计科研经费到账近百万;
12.中心教师授权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转让专利1项;
13.累计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国家级大学创新创业项目1项;
14.中心推荐2人为江苏省本科类产业教授人选,其中1人获批(珠海大然科技张春松博士,2023年)。
五、加强学习交流,促进中心全面发展
1.为全面提升中心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扩大与国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中心调研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家级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或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地考察了梦之墨科技和曾益慧创两家行业内领先的科技创新公司。通过调研对比分析,对于中心目标定位和未来建设规划的制订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2.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自我转变。中心邀请了国内知名学者,做客中心名师论坛,先后举办8期。
六、拓展办学资源,丰富育人软硬条件
1.中心对于实验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了持续探索和改革,在实验教学改革中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如口袋试验箱、远程实境实验、3D打印和扫描、固态打印机等,不但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实验工艺水平,最主要的是使实验过程、材料制备不再受时、空制约。
2.共建校企协同育人载体,先后与广和通、立创EDA、大自然科技机器人、威布三维、华文默克等公司建立了创新联合实验室或校内实践基地;
3.成功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专项技术培训指定单位-合作机构:创客教育与智能硬件应用。
七、牢记初心使命,彰显实践育人成效
中心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育人、竞赛育人”的核心理念。
1.近三年来,除中心自身承担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与创新能力大赛任务外,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实施差异化发展路径,积极参与并指导其他学科竞赛近20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应用赛道、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2023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赛道、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FPGA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滨松杯”、“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圆梦杯”智能硬件设计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
2.学科竞赛成绩全面开花,受益学生人数节节攀升。2021—2024年7月,中心组织并指导学生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72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8项;荣获省级奖项近200项。特别是2021年,一举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5项,一等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七位(并列),江苏省第二位,取得了我校自1999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的最好成绩;2024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赛首次实现全国一等奖的新突破。直接受益学生数近千人,间接受益学生人数近5000人。
成绩仅仅是代表了对过往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心将一如既往,努力奋发,再建新功。
教师感言
庄建军:“三育人”先进集体的荣誉是学校对工程训练中心育人理念和育人成效的充分肯定。自成立之初,工程训练中心始终坚持“建一流实践教学平台、育一流工程创新人才”的初心和使命,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育人、竞赛育人”的核心理念,把握新形势、跟踪新技术、落实新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重构“课赛融合+赛教互促”双轮驱动的实践育人新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彰显育人成效的标志性成果,得到了本领域专家和兄弟院校同行的广泛认可。
陈苏婷:中心传承学校“重基础、强实践”的实验教学传统,秉承“学生能受益、教师有发展、对外能示范”的教育理念,在开展工科各项基础实验、实习教学工作和相关竞赛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将坚持贯彻三全育人的理念,继续努力前行!
刘建成:近年来,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面对挑战和困难,我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寻求创新的培训和指导方法,以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我深感欣慰和满足。
徐伟:工训中心以培养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学科交叉型“新工科”人才为已任。工训人应当紧跟实验平台和技术发展,打造“两性一度”的实验项目和实验“金课”,探索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建设南信大特色的实验教学资源,数智赋能,乘风破浪向未来。
张雅男: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将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教育的新篇章。
梅永: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用心、努力、坚持去做,就可能在坚守中获得成长与收获。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
姚义俊:我将践行“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宗旨,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季鑫源: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开设最新技术课程,开拓各种竞赛项目,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郭晓丹: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周晓燕: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短期内的成绩,而在于长远的影响,是我们给予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全育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发热。
王旭明:我们始终秉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品德塑造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