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兵,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社科优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龙山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要从事优化算法、灾害应急管理等方向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社科重大子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已指导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4人。
1. 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自入校以来,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算法、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等课程教学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3年来教学督导多次听课评价均为优秀。主持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南京审计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无锡学院等50余所校外单位的学员使用MOOC平台学习该课程,每年选课学生均超过千人,累计超4000人。参与出版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主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类实验教材1部,主持国家级大创、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和供需对接育人项目10项,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两项。
2. 勤奋踏实,攀科研高峰
主要从事优化算法、灾害应急管理等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社科重大子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系列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重大灾害精准应急方法。研究成果得到了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Witold Pedrycz教授、IEEE Computati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主编墨西哥科学院院士Coello Coello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等众多学者的正面引用和评价。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完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并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典型灾害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对完善台风灾害应急预案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成果被人大资料全文转载。
3. 以身示范,助力学生成才
累计指导毕业研究生12人,先后有5名硕士生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人,且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在科研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每周与学生讨论课题和论文进展,与学生同努力、共成长。在日常上,主动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职业规划方面,尽早与学生确定其职业方向,学生高质量就业100%,并积极为学生推荐国内知名院校和导师。指导本科生60余名,多名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进入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4. 真诚奉献,服务学院发展
管理上,积极服务学校“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2017年12月至2022年11月,作为院长助理主要协管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参与申报并顺利获批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组织多场线上线下招生宣传活动,实现了学院研究生报考数量和报考质量的双增长;成功申报了图书情报硕士、保险硕士两个专业硕士点;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服务大气科学一流学科建设,并顺利获批了应急管理交叉学科博士点和学术型硕士点。2022年11月至今,协管学院科研工作。在科技处、社科处和学院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协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管理先进个人荣誉。与学院领导、同事共同承办了第四届金融科技国际会议、第五届中国预测科学前沿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办过程得到了主办单位和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5. 学生评价
余显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于老师是我们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位平易近人的导师。他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极其严谨,主动与我们交流,帮助解决各种难题,并为我们未来的职业道路提供指导,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
骆文冠(国防科技大学读博):于小兵老师是一位严谨而富有责任心的导师。他在科研方面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每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于老师总能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我们拓展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在教学中,于老师讲解深入浅出,擅长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作为学生,我非常幸运能够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和成长。他在我学术道路上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将始终激励我不断前行。
徐王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于小兵老师是我科研路上的引航人,给予了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闯下去信心。他不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我,更以他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影响着我。在我的学术研究和人生规划上,他给予了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明确方向,克服困难。对待教学,他笔耕不辍,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深入研究,确保我们能理解并掌握。对待科研,他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运筹优化的领域内,发表多篇领域内高水平论文。他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品德,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我为有这样的导师感到无比幸运,他的教诲和榜样力量将激励我不断前行。
胡正鹏(在读研究生):于老师是一个既富有责任心又充满亲和力的老师,总能以平和的态度倾听我们的想法,即使是面对稚嫩或不成熟的问题,也总能给予鼓励而非批评,让我们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充满自信。在科研方面,于老师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前沿的研究方向,还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每当遇到难题,于老师总能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拨开迷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此外,于老师还在生活上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时刻关注我们的身心健康,鼓励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业与生活。在遇到生活困难时,于老师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我们温暖的帮助和支持。这种超越师生关系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6. 同事评价
胡泽文(支部书记):于小兵教授坚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在政治思想上积极上进,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勇于自我批评与改进,师德师风评价高。作为协管学院科研工作的院长助理,能够始终将学院事务放在首位,将学生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对待各项负责工作细致入微。在科研方面,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主动与学校的特色有机结合,聚焦灾害应急管理,科研成果突出。在平日的工作中,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