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简介
气候变化灾害风险管理团队在气候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精细化社会经济数据研发等领域,围绕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与风险、脆弱性和适应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推动大气科学和地理学的深度融合。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BAMS和ESSD等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批知识产权70余件。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累计经费达2500万元。获1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三育人”导师团队等荣誉。
二、团队领军和成员简介
团队领军:苏布达,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学术聘任),教授,博导,洪堡学者,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江苏省双创人才。长期从事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研究,主持完成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质量期刊发表190余篇学术论文,荣获江苏、新疆和中国科学院等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 | |
团队骨干:姜彤,地理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未来地球计划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 目前任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未来地球计划MARS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Atmospheric Research和Climate Service等国际杂志副主编,IPCC AR5 WGII CH3 淡水资源的主要作者(LA),IPCC AR6 WGII CH16 跨行业和区域关键风险的编审(RE)。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影响、风险和适应、气候恢复力发展路径的研究,主持完成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BAMS、ESSD和中国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20多本专著(章)。以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湖北省、新疆自治区等5项科学技术奖励,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获得水利部、江苏省和中科院等4项奖励。 | |
团队骨干:王国杰,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学术聘任),教授,博导,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江苏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智能遥感、灾害风险和影响预警等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等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江苏、新疆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 |
团队骨干:王艳君,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导,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从事高温热浪对人群健康影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区域人口经济预估等方面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荣获江苏、新疆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 |
团队骨干:缪丽娟,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导,洪堡学者,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省333高层次培养人才工程第三层次。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挂职)、德国莱布尼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问学者。研究聚焦于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交互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Earth’s Future等高质量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
团队骨干:黄金龙,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从事气候变化影响、干旱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在PNAS、BAMS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2021年江苏省科技奖励二等奖。 | |
团队骨干:高妙妮,北京师范大学-夏威夷大学联培博士,从事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机理及预测预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共6项;在Journal of Climate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 |
团队骨干:林齐根,北京师范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从事滑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Geoscience Frontiers, Landslides, Climatic change和地理学报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 |
团队骨干:杨海峰,南京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生态安全和城市低碳规划研究。在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高质量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
团队骨干:幸韵,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从事城市洪涝灾害预警预报及风险评估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等科研项目共4项;在Journal of Hydrology等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
三、团队科技创新亮点
构建IPCC全球框架下全球、“一带一路”及中国社会经济预估模型及参数化方案,形成了第一套SSP1-5路径下高分辨格点化社会经济数据集;创建强度-面积-持续时间三维度极端事件辨识技术,解决了极端事件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关联难题,揭示全球温升不同水平下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浪、低温冷害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脆弱人口和经济损失风险;提出了极端事件影响预警的完整技术体系,阐明了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灾害损失风险的气候恢复力途径。5篇代表作:
Buda Su, Jinglong Huang, Thomas Fischer, Yanjun Wang, Zbigniew W Kundzewicz, Jianqing Zhai, Hemin Sun, Anqian Wang, Xiaofan Zeng, Guojie Wang, Hui Tao, Marco Gemmer, Xiucang Li, Tong Jiang. Drought losses in China might double between the 1.5°C and 2°C warm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115(42): 10600-10605
Yanjun Wang, Anqian Wang, Jianqing Zhai, Hui Tao, Tong Jiang, Buda Su, Jun Yang, Guojie Wang, Qiyong Liu, Chao Gao, Zbigniew W Kundzewicz, Ningjin Zhan, Zhiqiang Feng, Thomas Fischer. Tens of thousands additional deaths annually in cities of China between 1.5°C and 2.0 °C warm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3376
Tong Jiang, Buda Su, Jinlong Huang, Jianqing Zhai, Jun Xia, Hui Tao, Yanjun Wang, Hemin Sun, Yong Luo, Liping Zhang, Guojie Wang, Chesheng Zhan, Ming Xiong, Zbigniew W Kundzewicz. Each 0.5C of warming increases annual flood losses in China by more than 60 billion USD.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20, 101(8): E1464–E1474
姜彤,景丞,王艳君,翟建青,曹丽格,徐新武,于德永,苏布达. SSPs路径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分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 50:1-10
Cheng Jing, Buda Su, Jianqing Zhai, Yanjun Wang, Qigen Lin, Miaoni Gao, Shan Jiang, Ziyan Chen, Tong Jiang. Gridded value-added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China under Shar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cientific Data, 2022, 9: 309
图1 SSPs路径下全球、“一带一路”和中国人口经济数据集
图2 全球温升1.5℃与2.0℃目标下分性别(a)与年龄(b)的高温死亡人口变化
图3 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观测期100年一遇暴雨洪涝重现期的变化
四、团队联系邮箱
联系人:高妙妮
邮箱:gaomn@nuist.edu.cn